2023年11月16日—按現代公認的地球半徑R=6370.856公里,代入公式中,利用萬有引力來推算,可以得出宇宙中所有天體的質量,所以卡文迪許不只測得了地球的質量,還把所有天體 ...
2023年11月16日 — 按現代公認的地球半徑R=6370.856公里,代入公式中,利用萬有引力來推算,可以得出宇宙中所有天體的質量,所以卡文迪許不只測得了地球的質量,還把所有天體 ...【自然科學教學】時空誕生之旅:140億年時光之旅
宇宙形成至今已經大約140億年了,星球是如何誕生及隕滅呢?這些星系最初是如何形成呢?地球形成至今已有大約46億年了,生命...
【教學】「國際教育心動線」107年第16集「如果山海知識成為正式課程,蘭嶼可為師?」
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正式與非正式教育的目的,都是在養成具備在地生活文化涵養與因應未來世界的公民。原住民族在原鄉環...
【自然科學教學】宇宙有道理:5.太陽系
我們的太陽系有八顆行星和三百多顆衛星,今天看到的太陽系,其實只是早期混亂的最後生存者,在未來,混亂還會再回來。早期的...
【自然科學教學】固體地球結構-1.地球內部層圈構造
地球科學家們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遞時的波速不連續情形得知地球內部具有分層的構造,本單元介紹各個不連續面被發現的緣由...
【社會領域教學】國民中學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地理篇
為了使國中社會學習領域的評量更為完善,專家學者根據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訂定國民中學學生學習成就評...
【自然科學教學】板塊構造學說-板塊構造學說
本單元延續前兩單元,但補足了板塊運動的動力來源,而整合為完整的板塊構造學說,包含全球地震帶狀分布、隱沒帶與軟流圈的發...
【教學】第10部:一堂不一樣的地理課-臺北市木柵國中張建維老師 (社會)
張建維老師在課堂中運用多元活潑的教學策略,如手繪臺灣地圖、製作模型及分享世界地理資訊等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小組...
【自然科學教學】地球的起源-原始大氣與原始海洋的形成
地球形成之後,經過非常長時期的演化才成為適合生命生存的星球,原始大氣的組成為水氣、二氧化碳、氮氣等等,隨著地球逐漸冷...
【自然科學教學】固體地球結構-2.地球淺層的地殼及地函分層構造
本單元介紹岩石圈、軟流圈、過渡帶與低速帶在地球內部分佈的區域及異同,這些區域可藉由地震波波速在地球淺層區域的變化來判...
【自然科學教學】9.宇宙學-9-2.3 預測『未來』的宇宙
論證宇宙膨脹的模式是加速的,並說明此觀點在天文觀測上有證據支持。製作者: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台達...
【教學】第26部:一起體驗趣 地理文化知識GO-宜蘭縣復興國中石春華老師
石春華老師結合學校彈性時間或跨領域課程,實施體驗式學習,期望透過動態活動,強化學生學習動機,提升學習興趣,培養帶得走...
【教學】下課花路米:ㄅㄨㄅㄨ懷念的蒸氣火車
經過蒐索,阿輝發現在彰化還有會跑的蒸汽火車,它們就住在彰化火車站的「扇形車庫」裡。創建於1922年的彰化扇形車庫是臺灣僅...
【社會領域教學】水資源的爭奪與保育
你知道一個人每天要用掉多少水嗎?我們居住的地球上,真正能飲用的水有多少呢?本單元由兩位主播以互相出題問答的方式,從平...
【自然科學教學】9.宇宙學-9-1.1 宇宙的觀測
介紹天體的分類,以及宇宙的時空尺度。製作者: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台達文教基金會製作年份:授權方式...
【自然科學教學】地球的起源-太陽系的形成
太陽與行星皆形成自太陽星雲,星雲內的物質因萬有引力的作用不斷地吸附、碰撞,在中心形成一團球狀星球即為原始的太陽,周圍...